周易知识库
首页 > 梅花易数 > 体用生克

真正的梅花易数知识正题《观梅数诀》发展

时间:作者:周易知识库

真正的梅花易数知识正题《观梅数诀》发展

近期有几个易学爱好者真正的梅花易数知识正题《观梅数诀》发展,对于我所说的“汉易”梅花,有所质疑。我今天虽然第一次,但也是最后一次,来简单的说一下,这个东西的来历。因为这里牵涉到真正的《观梅数诀》发展的历史长河真正的梅花易数知识正题《观梅数诀》发展,避免有人用来做文章和沦为自己的铁饭碗,谅解我文中是不会提到十应核心。只会把真正的梅花易数的演变,和西林寺牌额占例的部分真正内容,以及真正的算法,给大家简要的概括。

PS : 本人不收徒,不授课,不外传。只用卦服务大家。镇哥一如既往如此。文中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。也不用翻山越岭来找我,一概不见。

真正的梅花易数知识

正题

《梅花易数》这本书,是邵康节假借他人手的一本写作。而书中展示到的算法,是宋代当时盛世的以数为准,卦气为辅助的一种算法体系规则,也是邵康节打算创世的东西。而这种规则,是邵康节先生,委托司马家的老二,写出来的。(其实也是删改后的,都不知道改了多少次了)而当时其实这种体用、生克的算法,在当朝是很流行的,书有很多种,但都以象演说居多,只有邵康节将它整合成数法,这也是为什么梅花易数最后,要以数这个字,去做一个结尾。

梅花易数

但事实上,真正的梅花易,并不是这本书里体现出来的内容,它前身,叫《观梅数诀》,这个东西其实在宋以前就流行了。但它起源于汉。因为战争,以及社会性质的一些人为因素,基本绝迹。它更往前,叫三色梅花,或者易象梅花。这个也是汉朝的产物,而算法,与当今《梅花易数》此书中体现的内容是截然不同,我们现在看到的,都是宋朝流行的基础算法。而汉易梅花基本绝迹。尤其是梅花十应,十应一共三套用法,外加无数个组合规则,几近八万多字,你们说,这能是简单的东西么?看着难对吧?其实串联起来,十几句话解决。但那八万多字,你也得看。然而,书里只字未提,但却是真正梅花古易算法当中当之无愧的绝对核心,因为它是定象的关键。所以,我们自行把它分为了汉易和宋易两个分类。

其实,真正的梅花,就一个,汉易梅花,你们记得瓷枕击鼠的案例吗?(这个案例绝无半点神化,懂真正十应的人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)我现在可以告知大家,那个字条上,给邵康节指引的,就是传给他十应先天和后天分法的人(不是网络猜测的陈抟,或者当时那些断易高人,另有其人)它也是由此,突破了体用,才真的百发百中。从而, 自己创立了独特的象数法,成为了象数学家,取名为《梅花易数》。然后隐藏了汉易属于梅花卦这种演绎方式的真正技术。现阶段,真正的技法,都隐秘流传于人世间,没人敢轻易外泄,但会的人确实是有,只是极少。

HELLO

APRIL

《梅花易数》这本书里所体现的文案创作,以及测算技法,都是属于“宋朝”当时盛世的阴阳五行,卦气旺衰简单的测算基本要素,确实邵康节是绝对的代表作。但是,听好:它距离真正的汉代起源的梅花谱,是完全两个世界。真正汉代梅花这种模式的演卦,体用分法就有六种,这六种分法涵盖天下所有事情,遇到什么事,采用什么分法。而邵康节先生,只写出来了一种,还是一句话带过。原文大概是“易卦具卜筮之道,是故易以卦为体,以卜筮用之”。大概是原文这么说的。这也是体一用百的根基。许多易学爱好者也都有发现了,但毛用没有。因为一种基础的分法,不足以测准所有事情。所以,后人分体用的时候,要么蒙对,要么百分之百的错,但你记住一点,只要体用错了,卦必错。这就是为什么,邵康节参悟体用时候,来了一句,如基射箭,百发百中。我担保,此言真实不虚。这也是我在有些卦的时候,敢下死口的因素之一。

现在的人,胡乱去定,要么体卦是人,或者体卦是事情的轴心,还有把事情直接套进去,甚至还有将体用搞反了的梅花易数 案例,或者测女孩,体卦兑,兑卦就是女孩。这是多大的糊涂?我告诉你们,体用怎么分,不是你说了算,是外应和十应说了算。测病的时候,到底体是病,还是用是病呢?测财运该如何去划分?体用不可无三要,十应不可无体用。这句话,是梅花易数中,体现汉易最精华的一句话。所以,只看卦而不观十应的人,和瞎子无异,再学百年,也门外汉,不信你试试,你可以欺骗旁人,你骗不了自己的心。

你记住,真正的梅花,是绝对下死口的,十级大风你依旧亭亭玉立站稳脚跟,这才是梅花易。因为你不懂十应,体用绝不可能分的出来,体用分不出来,你如何占断?所以,梅花易数近乎每一个章节,都会提到“大凡占卜,先分体用”记住,是先!还有,测卦以体为主,以诸事为用。提示大家,体,和体卦是俩东西。有一个主体,是经过十应参考的梅花易数 案例,才能定论,我们是以体为准,还是以体卦为准。这是卦技。如果以体卦为准则,那体卦被克梅花易数 案例,肯定凶。如果以体为准,吉凶结果完全不一样了。这就叫体外之体,用外之用。

写在文章末端

什么是梅花易数



周易知识库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。